專利文獻翻譯是專利申請中決定能否通過的一個重要因素,翻譯的準確性非常重要,如果翻譯得很差導致審查員不能了解發(fā)明內容就會無法通過申請。專利文獻作為技術文件和法律文件,對詞匯和語法翻譯的準確性和專業(yè)性有很高要求,要符合技術特點和語言翻譯要求,清晰明了準確地描述技術方案。專業(yè)翻譯公司就在這里介紹一下專利翻譯中的介詞翻譯方法。
介詞雖然是虛詞,不能獨立作為句子成分,可是在句子中擁有各類各樣的功效,可以表明條件、位置、時間、方式等,這些信息在專利文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英語和漢語的介詞的寄義和用法既有類似性也有差同性。相較于英語介詞,漢語介詞無論從句法功效仍是從寄義范疇來說,都比力簡略,介詞利用起來也很簡潔和隨便。漢語中每每省略介詞,并且英語中的介詞和漢語中的介詞并不是逐個對應的關系,翻譯歷程中經(jīng)常會呈現(xiàn)分歧適中英文言語特征的問題。
冠詞作用
在一些短語介詞中,有時名詞前是否帶有定冠詞“the”,對短語介詞的含義有很大影響。在專利文獻的翻譯中,如果沒有正確區(qū)分這類短語介詞,往往會把整個句子理解錯誤,細微的差別可能會引起專利權利保護的問題。
原文:在顯示裝置為低亮度的情況下,能夠通過單獨光源提供光線。
有的翻譯為:Light can be provided by an individual light source in case of low brightness of the display device.此例中“in case of”意為“萬一,如果,以防”,強調假設情況。“in the case of”則意為“關于,就……情況來說”,強調的是現(xiàn)實情況,這兩個短語介詞后面都可以連接名詞或代詞,但是兩者的含義明顯不同。這里應使用冠詞“the”。建議修改為:Light can be provided by an individual light source in the case of the low brightness of the display device.
同義詞混用:
在專利文獻中經(jīng)常呈現(xiàn)如許的表達:“通過或利用某種體例、方式、前言等”,經(jīng)常用到的介詞有“by”“with”,這兩個詞譯為“通過”時從漢語上看意義是不異的,可是在翻譯時兩者仍是有不同。
“介詞+which”中的介詞也能夠是短語介詞,常見的如“according to which”“by means of which”等。“介詞+關系代詞”指導的定語從句在專利文獻中利用較為普遍,表達情勢也多樣,翻譯起來有必然難度,要想更好地翻譯專利文獻,就必要厘清句子布局和邏輯關系,精確表達手藝方案的消息。
另一種用法是“介詞+which”中的介詞是動詞短語的一個構成部門,這種環(huán)境下介詞凡是放在“which”前面。
因為專利文獻的言語特點,會經(jīng)常用到一些龐大的長句,這里會商一種“介詞+which”指導定語從句的布局,“which”在從句中作介詞賓語,該“介詞+which”布局在從句中作狀語。
近義介詞
英語中有些介詞翻譯成中文后是近義或同義詞,所表示的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也相同,在一定條件下這些近義或同義詞可以互相替換。而有些介詞翻譯成中文字面意思相同,但所表示的關系并不是完全相等,如所表示的位置、程度、邏輯關系往往有所不同。如果翻譯時將這些同義詞混淆就會造成技術方案的誤解。
在專利文獻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這樣的表達:“通過或使用某種方式、方法、媒介等”,經(jīng)常用到的介詞有“by”“with”,這兩個詞譯為“通過”時從漢語上看意思是相同的,但是在翻譯時兩者還是有差別。
例:該復合粉體包括具有化學成分為X的二氧化釩納米粉體。有的將其翻譯為:The composite powders comprise vanadium dioxide nanopowders with a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X.此例中要表達“具有”的含義,可以使用“with”,但是由于“with”的多義性,很容易引起歧義,讀者可能理解為“與”或者“使用”,與原本的技術方案可能大相徑庭。這種情況下,翻譯需要盡量減少詞義的混淆,這里使用分詞“having”就能更加清楚地表示出兩者之間的關系,避免歧義。建議修改為:The composite powders comprise vanadium dioxide nanopowders having a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X.
對于英文的介詞的多義詞翻譯非常靈活。介詞往往在技術方案中表示特征之間的關系,對于技術方案的理解起關鍵作用,因此在翻譯中需要仔細琢磨,通過上下文推敲其含義和用法。